搜本站

202009月15日

投资热线:0431-81335626
政务服务:0431-80786777

搜索

搜本站
首页

走进新区

新区概况

新区概况

长春新区是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同年4月26日组建成立,管辖面积428平方公里,由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三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组成,下辖1个乡、7个街道、39个行政村、50个社区,常住人口约56万人。

近年来,长春新区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融入长春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的发展大局,着力构建“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的“1310”高质量发展格局,大力培育“311X”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生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GDP 和规上工业产值总量突破“双九百”,其中GDP完成913亿元,增长7.2%;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05.4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概括而言,长春新区具有“四新、四优势”:

一、新区新在“新机遇”,拥有多重叠加的战略优势。长春新区设立之初,国务院赋予新区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定位;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长春新区视察,对新区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等76个字的殷切期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区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窗口”;省委赋予新区正厅级建制,享有副省级行政管理权限,市委把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建设重任务交给了新区,使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新区新在“新活力”,拥有制胜未来的创新优势。按照市委战略部署,高标准建设北湖未来科技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高品质生活示范带,走出一条科技强带动后劲足的发展新路。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全区集聚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占全省1/2,正在向工信部火炬中心争取落位全国第三个、东北唯一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协调省科技厅加快落位长白山实验室、氢能产业研究院;推动应化所高分子、电分析、稀土三个国重实验室重组;申建吉林大学仿生大科学装置、地理所“土壤产能数字模拟器”大科学装置;联合中医药大学申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动落位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联合一院三所、高校和院士团队,共建成果熟化、转化平台,打造应化所北湖园区等45个创新平台,落位76个创新项目。联合光机所合作共建长智光谷、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联合应化所共建应化所北湖园区,引进三个国重实验室、中科大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吉大、理工大学等省内外6所大学和院所,搭建吉兴产业园、吉诺贝尔科创园、未来实验室等16个平台,对接落位38个项目;海尔海创汇、启迪科技园等科技园区正式运营。

多元创新主体组团成阵,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45户,占全省23.2%、全市34%;“专精特新”企业410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户,占全省41.2%、全市60.9%。东北仅有的3家独角兽企业新区占2家。新区获批全省唯一的普惠金融示范区,长白山基金、省股权投资公司、长兴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全区上市企业11家,今年预计还有3家登陆资本市场。

高端创新人才加快涌入,加快长春人才创新港、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等人才载体建设,其中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3月5日通过验收后挂牌运营。全区累计引育各类人才14.8万人,22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与陈学思、陆军、梅宏等20位域内外院士合作发展院士经济;近三年引育各类人才2.5万人,吉人回乡2400人、大学生就业创业2.1万人、引进省外人才1800人、海归及外籍人才2600人以上。

三、新区新在“新动能”,拥有多点支撑的产业优势。融入全市“3转4强7新”产业格局,大力培育“311X”产业体系,全区经营主体发展到11.3万户,培育“四上”企业613户、规上工业企业192户,走出一条“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

生物医药产业势头迅猛,坐拥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集聚企业210户,构建形成了生物疫苗、基因工程、医疗器械等多个特色细分集群,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7%,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中产业综合力第14位,位列东北地区首位。

光电信息产业迅速崛起,新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光电企业360余户,拥有8个产业园区平台,自主知识产权300多项,汇聚28个高精尖科技成果。代表性企业长光卫星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08颗,成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长光博翔双飞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全球首创。

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集聚企业104户,投资175亿元建设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长春市唯一通过新建认定的化工园区,引进落位奥来德、海谱润斯等重大项目。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速转型,集聚重点企业13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68户,2023年产值超500亿元,形成以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四、新区新在“新面貌”,拥有宜居宜业的环境优势。长春新区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审批服务更加高效。构建形成“管委会+园区+公司”扁平化管理体制,全程网办事项提升到80.9%,政务服务事项总承诺时限已压缩总法定时限的82.33%。在东北率先启动长春智慧法务区建设,是全国六大法务区之一,先后落位毕马威、安永、金杜等58个法务和咨询机构,国际商事、知识产权等“六大专业法庭”先后落位,集聚法务人才800人,法律服务业产值突破1亿元。公共配套品质一流。与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建有中小学19所24个校区;建成5所三级医院、387个医疗机构。欧亚汇集、居然世界里、吾悦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覆盖“15分钟生活圈”。生态环境独具魅力。建成区绿地率37.6%,地表水质达标率6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全面实施北湖公园改造提升,预计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新建“三路两溪”绿道总长19公里,推动公园、绿道、单体景观串珠成链、整体成势,城市风貌焕然一新,让企业家和人才随处“开门见景”“推窗见绿”,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的生态景观中,工作更舒心、生活更开心。

面向未来,长春新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春全面振兴率先突破等省市部署要求,以“双城”建设为统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热切期盼,大家加入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歌猛进中,共同谱写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美好篇章。

  • 吉ICP备12000556号-5 吉公网安备:22010302000245号

    吉ICP备12000556号-5 吉公网安备:22010302000245号

    返回顶部